小時候的戲院/藍國揚
2004-05-07

時候,看電影是一種「痛苦」的享受,但是包括我們全家人在內的所有鄉親,似乎都是樂此不疲。

選擇住在偏遠的花蓮鄉下,並非我們所願,那是從大陸來台的父親和祖籍廣東從小就由新竹搬到花蓮的母親妥協的結果,因此,一切都得照著鄉下人的生活習慣走。

四、五粼年代,是台灣物質最缺乏的年代,在花蓮鄉下的窮困生活,更是可想而知,當時,開門做生意的有錢人並不多,大部分的鄉親,不是開墾荒地種作物,就是無所事事,大家閒得慌,但是一提到鎮內的那家戲院,大家可都是津津樂道。

提起那家戲院,其實,那只是一座純木頭建築的電影院,沒有光鮮豪華的外貌,也沒有低重音音響的設備,甚至連椅座也都是木頭造的,在每張椅子的背面,用白色的油漆寫上凌亂而不規則的第幾排幾號的字樣,主要是方便持手電筒的小姐帶客人找位子,在那樣窮困的年代,在偏遠的花蓮鄉下,能有那樣的電影院,就夠讓我們這些三、四年級的鎮民回味無窮的了。

因為是小鎮唯一的戲院,加上當時完全沒有其他的娛樂,所以,燈光昏暗的電影院內,就成了大人約會、流連的地方。而在那個普遍窮困的年代,對於我們這樣的窮苦人家而言,看電影,竟然是我們全家苦了一整年後,最奢侈的期待。

過年時,我們寧願年夜飯吃得普通些,也一定要省下錢,全家一起去看場電影(過年時,通常都只放映電影,雖然已是二輪以上的老電影了)如果經濟許可,還可能連看三天。因為那是當時許多家庭過年時唯一的消遣。

父母帶著我們一群蘿蔔頭進場,通過一道約兩公尺長的木造通道,通道大約有一百二十公分高,其實那是收票原判定全票或半票的一個標準,只要高過那個高度,不管妳是小學幾年級,甚或還未上學,都得買全票,所以,當人潮擁擠時,就會看到許多高個兒小孩,半蹲著擠在眾多大人之間,蒙混進場,平常,收票員會把他們揪出來,但是過年時,就可能睜隻眼、閉隻眼,讓大家好過年,又不傷和氣,兩全其美。

過年看電影,通常都會選擇在晚上,戲院雖然有兩個門,但是只會開前門,門前的那盞燈,只有四十燭光,相當昏暗,因為電影開演前十幾分鐘才會開放民眾進場,因此,妳所見到的,就是大排長龍的場面,大家人擠人,急著進場,想撿個好位子,要是妳動作太慢,或者想禮讓他人,那最後的結果,就只能坐在靠螢幕前最近的位子,離最近的舞台,兩公尺不到。

電影院內的設計是平面的,連座位也都是大家一般高,矮個子就只能左閃又躲,否則就只能看到前方高個子的後腦勺了。我們通常都是擠不過人家,一來,我們人口眾多,二來,父母親總是喜歡禮讓,所以我們只能坐在最前排,坐在前排,雖然看得較清楚,但是妳必須把頭昂起來,並且把身子充分的往後躺,才能見到螢幕的七、八分,時間一長,頭抬得老高,脖子一定會酸,身體也會相對的扭曲,但我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因為,今年不看,或者抱怨不看,那就得再等上一年,那可是相當辛苦的等待,更何況,第二年,父母親還有錢帶我們去看嗎?

那時候,電影事業尚未發達,至少在偏遠的花蓮是如此,但是那也是個可能開發的市場,因此,還是有片商看好這個市場。那時候,還流行「明星隨片登台」的宣傳方式,片商為了宣傳影片,都會安排一些主要明星隨片登台,來和民眾互動,大家為了看明星,花再多的錢也值得,我自己就曾經打工存錢,為的就是想一睹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但是要到那麼偏僻的鄉下來登台,光坐車就得花上一天的時間,坐車迴盪在蘇花或南迴公路上,那可讓大明星們,一個個吃足了苦頭。

當然,小鎮的那家戲院,因為資金的問題,並不是每天只放電影,為了迎合民眾的口味,也經常安排價錢比較便宜的布袋戲、歌仔戲或者歌舞團的演出(那時候,布袋戲或歌仔戲公演時,還會有熱心或有錢人家打賞,戲團會將打賞者的姓名,寫在紅紙上,然後張貼在明顯處,父親生意尚未失敗前,也曾經如此熱心過),其中以歌舞團的演出最為轟動,聽一些大哥哥們說:表演內容相當火辣,甚至還當場演出活春宮,大膽的行徑比今日尤甚。而事實上,當時因為電影還沒有分級,不管是三級片電影也好,火辣歌舞團隆重演出也罷,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進場觀賞,根本就沒有人管,只要付錢就好,可真是一絕。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還有所謂的「勞軍電影」,在鎮郊有一處營區,是提供給一些患病的軍人在那裡療養生息的,人數還不少,一些有辦法或和軍方關係好的民眾,都可以事先拿到勞軍票,在星期天上午免費去看勞軍片。不過,在營區附近也有一處精神病療養院,那可是當時全台灣最大的一處精神病療養院,院內男女病患全收,人數眾多,他們也在星期天,可以獲准去看免費的勞軍電影。

榮民醫院的男女精神病患要看星期天的免費勞軍電影時,通常都是男、女分開,由輔導員帶著,分成兩列,非常整齊的排隊,從療養院逛著大街到戲院去,所以,如果你在星期天看勞軍電影,通常也都會和這些精神病患者一起觀賞,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後來,二妹認了一位在榮民醫院任職的醫生當乾爹,我們甚至可以常常進入榮民醫院去玩,對於患者在院內的生活情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如今電影院已經拆了,並且改建成了一座大型賣場,每年三次回故鄉祭拜父親時,我都會刻意的繞到賣場去買東西,回憶一下和父母及兄弟姊妹全家團圓在過年時節昂頭屈身看電影的情景,那是永遠都會烙印在內心深處的回憶啊! .....2004-05-07【台灣日報】

     

 
   

《書林領航》意象的激進分子——評介嚴忠政《黑鍵拍岸》詩....  2004-05-07
《非台北觀點》當民粹成為主流政治文化/陳豐偉 ....  2004-05-07
《台灣日日詩》書/黑俠 ....  2004-05-07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