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詩評》五月,詩的綠血球在游泳/李敏勇
2004-06-07

一天早晨,只要我人在國內自己的家裡,通常會瀏覽幾份報紙。翻閱台灣日報,看一看台灣副刊,讀一讀每天登場的詩。有時候,我會與自己進行的「當代世界女性詩風景」相遇,但大多時候是閱讀詩人朋友們的作品。

現役的台灣詩人,作品登場的舞台大多是報紙副刊。從一九一○年代出生的詩人到一九八○年代出生的詩人,大約有八個世代詩人活躍著,其中又以一九三○年代到一九六○年代約四個世代最熱絡,堪稱現役中的現役。

相形於詩誌,報紙副刊的逐日感較易流逝。但是,報紙副刊的讀者接觸度較寬。報紙副刊的大眾性較強,因此,為了符合普遍需求,較無法承受特殊實驗風格。台灣的詩,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受制於報紙副刊的媒體形式的。

五月,我想到留有名作〈五月〉的詩人詹冰。五月,是春天的詩展現的月份。在台灣日報副刊,四月裡有幾位詩人朋友以詩文紀念這位最近辭世的詩人。願他在天之靈安息。

詹冰的〈五月〉裡,以綠血球在游泳引喻大自然中的綠色脈動,用來呈現春天的信息。一整個五月,我在春天的信息裡閱讀《台灣日日詩》裡的詩篇,二十六位詩人在這個舞台登場,以詩回答讀者的探詢。

達瑞的兩首短詩:〈三月〉與〈四月〉,揭開五月詩的序幕。雖標示月份,其實是時事。達瑞以三月二十日總統大選後,首都台北的政治情境,用兩首詩描述了動盪風暴的場景。雖是時事,但作者並不是白描直敘,而細心經營了經驗和想像,巧妙地將季節景象和政治事件編配在一起,豐富了詩質;達瑞另有一首詩〈開發中〉,寫都市,也讓人看到他豐富的肌理。三首詩都呈現了首都台北的現實,不是表面情景的捕捉,而是深入的觀照。

對於二○○四總統大選後的政治景況,某界的(在某次民主之前)也有探觸。儘管詩題直接,但詩行之間卻多見巧思:我,身處斗室;輕輕嘆息,打開書本;收拾背包;必須逃離,選擇緘默……。對應的是引喻春天蟲鳥繁生的首節意象,其實是紛亂的政治動亂場景。

季節的點描以及引伸自季節的心情,交織在多位作者的行句裡。林達陽的〈入夏〉,回憶青春時光,由暮春而入夏,顯然有意將人生的季節和自然季節相疊,入夏的艷陽天被以「夢醒以後日光被縱容得更亮」比喻,引述了觀照生命進程的交集,嬗遞悲喜,〈蟬蛻〉也是季節的場景在夏秋之間變化!辛牧〈四月雪〉直指合歡山的季節風情,並以附記說明,有些添足。林隱〈四季詩鈔〉以春婦、花帽、憩、日記,由顯而隱,隱喻季節風情,以玫瑰喻春婦,在花妖嬌與端莊的花容裡,用春天的羽毛挑撥風情;花帽是夏之大地景象;蘆笛遠去,船邊水紋散去的憩息感,用來喻示秋天;餘燼灰滅,而以銅版日記為春天做註腳,由明而隱。

林廣的〈關於季節〉,寫夏天及秋天。冬天。在對話裡,作者用「火烈的鳳凰」、「永不變紅的丹楓」以及「雪花」的時節之語,襯托季節景觀與風情,並連帶出感情的意境。刻意被遺漏的春,其實在「冬」這首詩的結尾出現。

林廣另有一首〈阿母的眼神〉和梁明輝〈父墳建成〉,觸及親情,特別是父母之愛。〈阿母的眼神〉是一首台灣普通話詩,以回憶母親在世時媽祖生廟會的兒時情景,思念不在的母親形影。阿母的眼神暗去,從前是孩童時代的阮憨憨四處走給伊揣,現在是換我揣無阿母的形影,親情流露,對照現時和過去,〈父墳建成〉是傷逝,也是一首台灣普通話詩。是為離開人間的父親。高屏溪和大武山是南台灣屏東和高雄交界的風景,父墳建於這樣的風景裡,捨不得離去的兒子和家人的傷情,在白鴒鸞的引喻,在溪水的倒影,在環繞著父墳的景物裡湧現。

吳易澄的〈裂痕〉,流露的是對於拆遷樂生療養院的不捨,這是麻瘋病見證的古蹟保存與所謂的文明便利之間的衝突,被拆除的建築物的裂縫和斷痕,是社會的裂痕。醫學生詩青年吳易澄的社會關照投注在這首詩裡。

原住民詩人瓦歷斯•諾幹的〈瓦旦豢養的怪獸〉,描繪家屋被火舌吞噬的鄉人瓦旦的處境。四行詩,另加四行括弧裡的問句,呈示了火災場景,以及原住民生活困境的點描。

黑俠的兩首詩:〈書〉與〈寂寞列車〉,一寫書的風情,一寫火車風情。這樣的風情,引伸自旅人(客)的視點。在〈書〉裡,旅人對應的是書的迷人香味。閱讀者追求仰望被喻示為女性的書「裙裙內多汁的詞藻」,而〈寂寞列車〉裡,有黑漆漆的月台上,披上冬天的大衣的旅客,等待從思念的隧道馳行而來的火車。在〈書〉裡,旅人對應於書的風情萬種,而〈寂寞列車〉的旅客,相應於火車,是搭乘者,沿著相思林道或思念隧道風馳電掣的火車是旅客投影的載體。

白聆的〈台語囡仔詩四首〉,以日月星、田蛉點水、電風、瓊花,四種物象,以展現童謠趣味。而許願魚的〈鐵窗素描〉,以多則二行詩句,環繞著鐵窗意象,寫描仿俳風情。這裡的鐵窗,並非監獄裡的窗景,或許是一般家屋的窗景。而系列素描裡,也不完全素描鐵窗相關的情景。

向明、葉笛、碧果、陳千武,是五月登場的資深詩人。向明的〈老去〉寫老,不無感慨,但以日落黃昏的老去引述耀眼的絢麗光輝,更是「血肉分離的認證」,卻有某種比感慨更深的失落。詩裡搭配了「莫洛用」,這句「沒路用」的通行台灣話,讓人看見戰後移入者在台灣這塊土地長期生活的某種形色;葉笛的〈望鄉〉是從花蓮某個農場的鴕鳥,想像牠們原居地召喚的鄉愁,但鴕鳥似乎不若袋鼠、無尾熊與澳洲那麼相關;碧果的〈網〉,一如他的作品風格,短句,大斷,陳述著他自己營造的意涵氛圍;而陳千武的〈小埔心古戰場〉敘述台灣失落的歷史,透過阿公講古一般的形式,敘述台灣特殊歷史構造裡的故事。

鍾順文〈搞走私的雲十四行〉,陳胤維〈山居夜晚〉,游喚〈有關山色的幾行逸句〉,都見自然景色,雲的飄浮遊移被以搞走私比襯,流露一些趣味俏皮;〈山居夜晚〉短短數句,情境完整呈現,殊為可喜。游喚記合歡山大雪,比辛牧〈四月雪〉韻而有致,留下更多想像空間。

董崇選的〈我恨你〉,像是唸謠,一靈的〈悸雪之音〉像是夢境。蝶夢?鄭委晉〈SOON〉寫學生生活因畢業而成為遺忘的回憶。本焱〈妳的心是秋天的形狀〉或是一首情詩,語句可感,但略顯失焦。董克勤〈我的臉出現在窪地〉有環境保護視點。飲姿的〈愛神邱比特〉是一個簡單的解釋。若驩〈回到金門的第六十八天〉是服役軍旅記事。江明樹的〈好茶象微〉,一首相映於瓦歷斯•諾幹〈瓦旦豢養的怪獸〉的不同原住民部落觀照。原住民詩人看到的是自己族群的失落,但江明樹這首給原住民作家歐威尼•卡露斯的詩,把屏東縣境大武山的好茶部落的孤高形塑在詩的行句裡。

五月,詩的綠血球在游泳。我像平常一樣,逐日閱讀《台灣日日詩》。更在月末時,重新反芻,探觸每一首詩,尋訪詩裡的秘密。觀照著詩人的世代像,能夠發現到戰後各個世代已走出跨越語言一代的語言困境,能夠通用流利的通行漢字中文寫作,而通行台灣普通話文的書寫在摸索之中行進著。

向《台灣日日詩》的閱讀者致意;向《台灣日日詩》的作者致意。《台灣日日詩》是一個平台,也是一橋。既讓詩人登場,也連帶著閱讀者和作者。向編輯人致意,因你們的營造,持續滋長並滋養詩的心靈。 .....2004-06-07【台灣日報】

     

 
   

阿樂拜師/蘇善 ....  2004-06-07
《非台北觀點》祕密基地/范欽慧 ....  2004-06-07
《台灣日日詩》《台灣藍水印》系列飛魚四首/林建隆 ....  2004-06-07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