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元宵的風華/林明德
2005-02-22

月十五,俗稱元宵,或名上元、燈夕。元宵節,是傳統春節的最後一個嘉年華會,也是年節裡,歡慶佳節的另一波高潮,所以又有「小過年」之稱。每到元宵佳節,都會闔家歡聚品湯圓,或是扶老攜幼,呼朋引伴上街賞花燈、提燈遊街以及猜燈謎。現代台灣社會,雖仍遵循傳統延續下來的習俗過節,但卻對節令的原始意義非常陌生,往往流於形式而忽略其內涵意義。

為了讓民眾在歡度佳節時,能深入了解、認識節慶原始意義及民俗之美,今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自二月五日到三月二十日,特舉辦「春到河畔福臨門」活動。首先探索元宵節的原始意義,追蹤開學燈與節慶的關係,為活動找到定位。其次,活動以知識性的展覽為主軸,涵蓋傳統與創新,為民俗注入一些活力,同時結合產業文化,覓尋傳統燈胚,敦邀畫家(包括藝術家、民間藝師)彩繪,共同為台灣祈福。接著是活動內涵,規劃子題,內聚元宵質素,多元認識台灣元宵風情,藉著影視、多媒體營造元宵意象。最後是設計活潑朗暢的空間,配合動靜表演,讓觀眾徜徉於文化場域,領略節慶的風華,一窺元宵之美。內容多采多姿,除了「元宵印象」主題展之外,還安排了各式各樣精采的傳統表演節目。

在「元宵印象」主題展中,有吃在元宵、花燈博覽、藝術家彩繪燈籠展、金錢工藝展、元宵風情影片展以及點燈祈福等各項展覽活動。展出的作品琳瑯滿目;花燈博覽,有知名工藝家(前花燈協會理事長林玉珠、薪傳獎得主吳敦厚、謝水木、工藝獎得主蕭在淦……等)所製作的傳統花燈共約二十七件,其中由林玉珠老師創作的主燈「公雞鳴•富貴到」高達三公尺,相當別出新裁;而燈名中「公」與「功」諧音,「鳴」與「名」諧音,在公雞的周圍開滿富貴花,意味著公雞啼,財運到,希望能為民眾帶來好彩頭。

藝術家彩繪燈籠展中徵集三十七位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如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彩繪大師潘岳雄……等)所彩繪的傳統燈籠。金錢工藝展則是展出由韋慶陽老師利用各式錢幣製作的金錢工藝品,相當別獨特;而吃在元宵還有傳統元宵製作器具以及浮雕壓模製成的鶴紋盤、色澤淡雅的青花紋盤、以花為題材之彩繪花卉紋、日本名燒——唐津燒茶碗、龜模等日治食器,每一件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采之作。百年來,台灣各地因地方風俗的不同,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元宵節慶,元宵風情影片展,定時播映台灣各地不同的元宵風情影片,讓民眾欣賞各地的傳統慶典方式,見識各地的元宵原始風情。

欣賞這些傳統藝術之美,若是意猶未盡,現場還有供民眾為新的一年祈願的點燈祈福、乞龜求財活動,以及DIY教學,讓民眾創作專屬於自己的手工燈籠,並體驗搖元宵的樂趣,歡迎闔第光臨,親子同樂。

今年元宵節,我們特別安排了點開學燈,為節慶找回遺失的意義。「傳燈」源於「點開學燈」,而什麼是開學燈呢?這其中就有學問了。

我們都知道元宵節要提燈籠,但是為什麼要提燈籠?有什麼典故?真正明瞭的人恐怕是不會太多。有一種說法是:相傳在古代,私塾都在年節的最後一天農曆正月十五開學,當天學童要帶著自己準備的燈籠到私塾去,請老師幫自己「開燈」,再提回家懸掛,具有照亮未來的意義。演變到後代,原本是象徵前途光明的「點開學燈」,就變成了「提鼓仔燈」的節俗娛樂。

這次活動是一班「學習」的列車,希望來賓能夠從活動展覽中,激起學習的動力,進一步深入了解每個主題展區的意涵,所以我們援用「開學燈」的典故,規劃「傳燈典禮」來為整個活動揭開序幕,傳下主辦單位民俗教育的理念,也表示學問的傳薪之意。

當點燈官為現場的小朋友點亮「開學燈」,這表示既照亮他們的未來,也點亮了每個人的心燈,祝福每個人能開創光明的前程。

經過這個熱鬧、知性的「傳燈典禮」,希望民眾對元宵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元宵佳節除了開學燈、賞花燈、吃元宵之外,另一項重頭戲就是猜燈謎。謎學與漢字義理、文史根柢,關係密切,是語文運用中訓練想像力、激發創造力的最佳機會,但一直以來並未受到重視,往往淪為節慶應景的串場節目,因此在元宵節當天,特舉辦「賞燈射虎鬧元宵」猜燈謎大會,共分競猜以及會猜兩部分,這次燈謎競猜活動可說是第一次讓全國的民眾都有機會來參加的正式燈謎競賽,大賽設計「電控競猜」項目,考驗選手的速度與知識,增加大賽的緊張刺激感,為了鼓勵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冠軍隊伍將可獲得獎金二萬元,其餘優勝隊伍也有獎金、獎狀與獎盃等獎勵。

在競猜大賽沒有得名的選手也別灰心,晚間還提供一般遊園民眾參與的燈謎會猜,特別邀請謎界名人擔任主稿人出題讓民眾猜謎,並準備了大小不同的獎品,等著民眾過來挑戰。春到河畔福臨門,元宵佳節舉辦此一雅俗共賞的活動,不但可以增添節慶的熱鬧氣氛,更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昇讀書風氣,厚植國人對民俗文化的認識。

這是一場用心經營的民俗活動,也是豐饒的文化之旅,歡迎您來玩味元宵盛宴,體驗別開生面的休閒生活。

■「春到河畔福臨門」燈謎競猜報名簡章與活動訊息可上網:http://www.folk.org.tw/2005/查詢。 .....2005-02-22【台灣日報】

     

 
   

嚎叫的月亮/曾湘綾 ....  2005-02-22
《非台北觀點》春日訪十三行博物館/江自得 ....  2005-02-22
《台灣日日詩》狗仔隊的官方筆錄/李皇誼 ....  2005-02-22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