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評論】選民要約制台灣的「參議員」◎王景弘。
2004-08-17

台灣立法委員的英文名片,所用名銜五花八門,有人仿照美國兩院制的名銜,採用「參議員」(Senator),以示與功能性國民大會代表有別,而且依美國體制,參議員代表全州,比眾議員(Representative)資深,更具影響力。

立法院有些委員的學識、經歷,為國家、為選民奉獻的熱忱,和受人尊重,可以用「參議員」之銜而無愧,但有許多立法委員實在夠不上美國參議員的條件與地位,其言行、作為甚至是笑話。

美參議員皆為政壇大老

美國的參議員有一大部份職責是立法,它的成員絕大多數出身法律專業。因為一個州只有兩名參議員,他們的選區是全州性,參議員通常是當過州長或聯邦眾議員的資深政治人物出馬。不論是州長出身或眾議員出身,他們對立法程序、政治運作規範、自己所代表的選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都已經有充分掌握,這種條件絕非台灣大多數立法委員所能比。

美國政治人物,參議員也好,眾議員也好,行政部門政務官也好,基本上不是在過官癮,而是對社會、國家的奉獻。他們大部份人如果留在民間機構,都拿更高物質上的待遇,參加公職通常是減薪,對國家作一段時間的奉獻。也有人把參議員當成終身職務,但那要選民的信任,和他們對立法工作的敬業,絕非掛個參議員名義,經營自己生意。參議員有自己的銀行、交易所、企業、或掛名董事,為人營利,那是不可思議的事。

要對國家、社會作出奉獻,那是表示個人已經具備作奉獻的條件。參議員未必樣樣專精,他們可以找專家諮商,聽取政府內外專家的意見,但沒聽說過美國參議員既要應付每天的立法工作,還「抽空」出去修讀學位,甚至到「敵國」學校讀書的笑話。選民選出的立法委員,上任就要擔起國家立法大計,豈能選學識不足的人,去當工讀生?

台灣參議員吵架罵街

美國參議員的言行,不但表現自己的素養,也代表一個州的水平,和一個民主國家嚴肅討論國家大事、人民生計的典範。理性辯論需要平實的內容和表達的誠懇態度,而非自以為是,異議皆非的吵架罵街。美國參議員受人尊重,他們言之有物,說話有分寸,對問題持有立場,也能為自己立場作嚴肅的辯護,不像台灣的政治「名嘴」,以狡詐油滑,言不及義為能事,談話不是像藝人便淪為所謂「媒體人」。

為什麼台灣的「參議員」沈淪至此?從歷史上來看,最重要的是台灣沒有民主的傳統,而新的規則尚未建立。在長期的威權統治下,台灣的「民意代表」只限於地方政治,而國民黨所挑的地方政治人物,大半是以地方派系、角頭為主,書生型的台灣人可以進入行政部門當公務員,也不願去搞選舉。

民主化後,這種讀書人不當民代的觀念略有改變,但地方角頭已成型,地方政治家族已生根,書生要競選「參議員」,既無錢,又乏人抬轎,即使有心奉獻也無能為力。立法委員角頭型居多,整體素質、條件便有問題,讀書人就是以「全國不分區」身分成為「參議員」,聲音也不敵不夠專業的「民代」型立法委員,致具有奉獻、專業、理性、有效率立法的傳統還不能建立。

台灣的「參議員」會成菜市場式的拍賣與罵街,一方面有自己素養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現有體制缺少約束的機制。如果「參議員」自己不知約束自己、尊重自己,那要使「參議員」不離譜,只有靠選民和體制來約束。

約束「參議員」,最重要的有三種力量,其一是行政部門的領導,能軟硬兼施,有胡蘿蔔,有大棍子,來節制「參議員」言行。但當前國會野大朝小,執政者投鼠忌器,對胡鬧者不敢記帳,不敢整頓,對支持者也無獎賞,政治操作的遊戲規則建立不起來。其二是媒體能以超然、客觀、站在長遠國家、社會利益來監督「參議員」言行。不幸的是威權統治時代的媒體已經習慣於沒有是非的政治鬥爭,和保護其特定群體的利益,喪失媒體應有的立場,與同質「參議員」一起淪落。

選區制度國會亂象主因

這兩股約束力量不彰,那只有靠制度改革與選民的覺醒來約束。目前台灣實行的複數選區制度,是產生國會亂象最基本的原因。複數選區不是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比較,而是靠個人經營、把握四萬到五萬票的支持便可當選。如此選法,使候選人容易走偏鋒,投其基本選民所好便可,不必擔心被「對手」比下去。這樣選出的「參議員」,代表性也不明確,這是最落伍的一種選舉方式。

原來各黨均同意的國會改革,立委人數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基本上可以從制度的層面,減少目前的亂象。人數減半不但是節省國家開支,而且是需要更大選區,更多人口才能選出一個立法委員,在司法獨立與政黨監督制衡下,靠買票當選的可能性降低。一個選區只選出一個立法委員,候選人的個人條件要受更多的評比,而政黨的認同也可以成為競爭因素。這種選舉方式,使各政黨會更謹慎推出條件最優的候選人,而角頭型要自己參選成功的機會便減少,對建立政黨良性競爭有重要作用。

當然,最具關鍵作用的還是選民的覺醒,監督自己選區立委,到改選時算帳。誰工作效率不彰,誰只知作秀搗蛋,誰把立委當營私工具,誰不認同國家,誰品德有問題,都是決定是否投票續「聘」的標準。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年大選後,選民已有相當程度的覺醒,高度厭惡暴力、流氓型,不尊重遊戲規則的政客。選民應有更積極作為,促成國會體制改革,讓頭家在選舉時發揮真正挑選立法委員,把國會導向正軌的作用。 .....2004-08-17【台灣日報】

   

 
   

軍公教人員的國家認同危機!◎彭晨。...  2004-08-17
成立「戰後真相調查委員會」終戰反思,歷史復活才能自我救...  2004-08-17
正名從說台灣隊加油開始◎林淑芬。...  2004-08-17
【綠色短評】別再選有健忘症的立委◎莊淇銘。...  2004-08-17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